我院教师参加“山西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水平提升培训会”

发布时间:2017-12-17 15:30   作者:毛文斌   来源:教务处  点击次数:1883

为进一步建立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早日实现建成省内优质高职院校的目标,12月15—16日,省教育厅在山西教育宾馆举办“山西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水平提升培训会”,我院院长张蓉琴、副院长宋虹、王晓青及各系部主任、副主任和教务处相关教师共15人参加了此次培训会。

本次培训由山西省教育科学院院长马玉玺主持,会议开始,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任月忠进行了讲话,任厅长对当下高职院校的发展提出了三点要求,首先,各高职院校应该把重点专业建设作为学校核心竞争力来精心打造,这已经成为院校质量评估的关键,也是近几年高校发展的趋势;其次,高职院校的领导应该突出改革意识与改革思想,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结合,校企合作,要着重在课程建设、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学生的职业精神与职业素养,无论哪个行业,哪个专业都应该进行职业精神与职业素养的培养,弘扬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

日前,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做好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1331工程”研究专项课题申报的通知》,明确将“质量”作为“十三五”期间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高职教育亦随之步入提质保量的时代。培训会围绕“如何提升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水平”的主题,以优质校建设、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331工程”专项课题申报、高职教育质量观及科研团队建设等为切入点,邀请董刚教授及马树超教授等六位职业教育全国知名专家做专题报告。
    董刚教授做题为“创新发展视阈下高职教育优质校建设的若干思考”专题报告,重申了优质校的内涵及建设途径。董教授提出了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六个方面:一、发展动力应该由政府主导向院校自主转变;二、发展模式由注重扩张向内涵建设转变;三、办学动态应该由相对封闭向全面开放转变;四、评价体系应由硬件指标为主向内涵指标为主转变;五、教师队伍应该从注重高学历、高职称向注重双师型教师结构转变;六、社会服务应该从以教学培训为主向操作实践为主转变。董刚教授的讲座使我们高职院校的创新发展目标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张健教授结合自身课程改革实践,做了题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与实施”主题报告。张教授指出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的永恒主题,它是属于职业教育科研方向性的课题。课程改革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是内涵发展的根本,是特色建构的抓手,课程改革是教育创新的纽带,是学生生涯发展的基础,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张教授的报告强调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也为我们之后进行课程改革提供了建议指导。

栾学钢教授从山西省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入手,详细阐述了高等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式和途径。他指出我国职业教育战线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高度重视、加快发展”工作方针,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办学方向,以质量发展为核心,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王爱玲教授则回顾了国家的“双一流”建设及我省的“1331工程”的产生背景及实施进程,鼓励各高职院校积极申报“1331工程”专项课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马树超教授以“高职教育质量观和改革发展策略”为题,高屋建瓴式的回顾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质量观内涵及未来发展方向。金文兵教授以分析当前高职院校的科研团队建设现状为切入点,寻求高职院校科研水平整体薄弱的原因,并结合所在院校的实际提出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建设的途径,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借鉴。

版权所有:山西老区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和平北路东流街  联系电话:0351—2800557、6655188、6655005

晋ICP备14001401号